散文须放荡

如何在采风中深入生活,贴近自然,写出亮点呢?梁简文帝萧纲说过,立身先须谨重,作文且须放荡。却断章取义为散文须放荡。

通过参加无数次的采风活动,写了不少采风散文,确实“看了许多作品,其中有一部给我的印象极深,那就是太像散文了,典型的散文范式。才气、感情、思想一样不缺,但读起来不带劲,不刺激,昏昏欲睡。仔细一琢磨,明白了,才气,体现为文字华丽;感情,是大众的体验;思想,是现成的别人的。这样的散文,中规中矩,刻板教条,老实厚道,咋能吸引人?打动人?”铁凝如此评价。有些作者始终走不出鲁迅式的《秋夜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等借景抒情;杨朔式的“先写人写生活,善于想象,精于夸张,最后拔高升华的托物言志”;朱自清式的《春》《荷塘月色》文美意达、词美句丽如浓得化不开的蜜;《背影》式的写父母子女亲情,打瓦斯催泪咸感情牌;秦牧式的“写知识小品,抄抄书,平铺直叙的情感流露”;余秋雨式的“文化散文,游记加评书寓教于人的纵横捭阖”;汪真祺式的“写景抒情两不误的情景交融”;白先勇式的“菜谱式、药方式的体验分享”等等散文大家的范本。毕竟这些名家的作品有的在我们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,我们从课本中已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。他们的作品如同书法字帖,给散文爱好者从启蒙到临摹,直到成名成家,年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。我们在临摹与借鉴经典作品的同时,不妨跳出框框看世界,透过现象看本质,需要再大胆奔放与放纵,不受格式的约束,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。

散文要有必要的虚实相间与虚实结合。虚实相间中的“虚”通过“实”来实现。“实”要在“虚”的辅以衬托,即虚以实为基础,实以虚为意象。比如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中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”,写实景,把远景拉近,仿佛就在眼前。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则由实转虚,把景物与胸怀交织在起来,从开阔的视野,可以抒发作者抱负与气度的远大理想。后面这句哲理性的“虚”确以前面写景的“实”作为基础,勾勒出背景下的实。再如陈忠实《回家折枣》中:“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,自然想到又到枣月了,也自然想到该回家折枣了。”虚实相间。而在“‘在我的后园,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,一株是枣树,还有一株也是枣树。’这是鲁迅《秋夜》开篇的绝句。我已记不得什么年纪读的,却记得是一遍成诵,自此便把一缕无尽的意味绵延到现在,也把一种文字的魅力绵延到现在。”虚写。“在我的前院中院和后院,栽了七八种树,有南方和北方的两种白玉兰,粉红色的紫薇,黄色的腊梅,紫荆花树有红白两株,石榴树,九晶柿子树,还有三株枣树,都是我十余年间先后栽植的。几种花树依着各自的习性在不同季节开花,柿树和枣树也都挂果。每当花开或果熟时月,得空回到原下老屋小院,或尝花闻香,或攀枝折果,都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清爽和愉悦。”实写。作者在写回家折枣,却并未按游记式的平铺直叙,而是在路上突然切换到别的地方去了,始终竭力回避“文似看山不喜平,画如交友须求淡”。

虚实结合,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,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、想象结合起来。这里的“虚”与“实”是一种类似于互补平等的关系,都是关于对象而描写,不存在以谁为基础的问题。如《登鹳雀楼》,如果后两句不是在景物上总结出一个哲理,而是进行关于黄河的一次回忆的描写,或者细致地把黄河又比喻成什么东西,或描画成什么仙境,就叫虚实结合。一幅书画作品,同样讲究黑白张弛有道,留白构图疏密结合。因此,一篇佳作,其画面感、立体感和层次感都是唯美的。

散文巧用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,极力挖掘目标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。许雯丽在《小七孔之美》中:“清朝道光十五年,荔波瑶族亲手修建的万古兴桥,也就是小七孔,在桥落成后,瑶族寨老定寨规,响水河谷具有仙气之灵,不许任何人砍伐神树、神木,祖训代代相传,使山水草木自由生长,若如初见,自然天成。小七孔之美,像瑶族姑娘小伙子,美得自然,美得智慧,美得开放,更美得节制。”在浓墨重彩描写景点的“桥”之后,突然急转直下,切入历史钩沉里,最后得出作者想表达“瑶家人,不与天地斗巧的大智,如玉之音,清脆悠远,在金枝玉叶间缠绕,缠绕在我心头。”的意图。比如拙作《上甲:古人佑古寨》纯粹是一篇采风游记。如果一味去使用浓得化不开的华丽辞藻堆砌,就落入圭臬绳墨了。遂故意切入“上甲不仅是典型的布依族传统村落,还是至今唯一的古榕树群文化村。相传,紧邻上甲古寨的北盘江边上有位叫依妹的美丽少女,与英俊后生布哥相爱结为伉俪。”竭力去挖掘目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。又如《秋上光明山》中:“这里边的这个是拐枣的种子,圆圆实实的,很漂亮。唐代的《食药本草》当中就记载了拐枣这样一个小故事:说有人用拐枣的树干建筑房屋,一不小心一块小木块掉进了酒坛子里,顿时,酒坛子里的酒就没有了浓烈的酒味,喝起来像水一样清淡。拐枣在中医上是非常有用的,一味解酒毒的上好中药材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,拐枣当中的提取物二氢杨梅素,可以阻断酒精到达大脑的路径,还可以中和掉体内一些含酒精的残留物,让喝多了酒不适感的人得到有效缓解,你好奇吗?”作者在上山时,写到路边的拐枣,偏偏要挖出这个小故事,意在丰富文章深厚的内涵。

散文有必要的纵横捭阖,与时俱进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世界观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,散文逐渐由简而繁,并且出现了以议论为主,以记叙为辅的散文,出现了值得称颂“诸子横议”“百家争鸣”的新气象。比如周树平的散文集《安居梦》是脱贫攻坚的新时代精品,他贴近现实写移民生活,获得贵州省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。《梅花赋》是梁简文帝的辞赋,它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,既有诗的意境韵律,又有散文的“散”。他在此赋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梅花盛开的景象,后半部分则由物及人,描写后宫佳丽赏梅的情景。最后又运用诗句来表现她们触景生情,由梅花随风飘零而产生的青春已逝、年华如水的惆怅之情。作者用“或承阳而发金,乍杂雪而被银”这两句,深入描绘“梅花特早”地接受春阳,迎寒开放出金灿灿的花朵,遇上不期而至的春雪,使其披上厚厚的银妆。此赋深得米沛追捧,并写成《梅花赋帖》,散文书法相映成趣,名垂千古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:“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乎!”同样是游记类散文,写景状物中升华到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。

贴近肌理的观察,是散文的灵魂深处躁动的心脏。《秋上光明山》中:“寒露生凝脂。野生花,原来有这么多的花都在等着寒意来亲吻:芙蓉白天穿上白色的裙子闪亮登场,待夜幕降临时,裙子收了起来,变成了粉红色,一朵花一天一场表演,这一生就算活出她的价值来。桂花用香建立起自己的人脉,只要你闻到,你一定想结交这个朋友,十里之外也想,千里之外也想,香里有桂花的真诚,真心真意为你而生。最不愿辜负秋天的是菊科植物,她可以和人类一起完成各种各样的秋天画作。在旷野中、园子里来个画展,也可以在路边、墙壁上随意涂鸦。光明山上,你认得几种野生花?她叫马兰,她叫紫菀,她叫赤果菊,她叫千里光,……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,只要你说,这小花好美,她就满足了,不会遗憾来到这个世上。”细致描写光明山上的“野生花”,最后作者发表议论:“与其说植物的演化充满着随意性,不如说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地了解,每一种植物在地球存活的年代里,她们都经历了什么。她们比我们更早地来到地球,也许她们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要多,所以敬畏自然是对未知的敬畏,有了敬畏不自大,我们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,这样才能让拥有智慧的我们,在地球上走得更远。”

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真实可爱,作者不是在写散文,而是用生命体验的实录,给人以彻骨铭心的曲折感受。什克洛夫斯基在《作为技巧的艺术》中说:“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,使形式变得困难,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。”“陌生”和“难度”都是对散文须放荡的诠释,仿佛漂流,须在重重险滩激流障碍中穿越,激溅出快乐的浪花,才是最畅快的旅游。抑或对饮,没有故事下酒,即使烂醉如泥终无趣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散文随笔

那山,那水,那情

2022-11-14 18:09:00

感悟句子

句句说到心坎上的句子,深入心底!

2022-7-17 17:38:00

重要声明

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,QQ419109831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。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,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,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!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!


本站没有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,如有付费内容请勿相信,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。全站大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整理”。如有相关专业问题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,本站严禁发布违法违规,,色情低俗,暴力等内容。共同创造良好,健康的网络环境,如有发现违法行为将依法向国家机关提供相应证据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